從小在華人普遍以求好心切的責罵環境下成長,讓我對澳洲遇小事就讚揚的情形一開始顯得很不自在,更企圖在腦中搜尋自貶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謙虛。
記得小時候曾對數學透著興趣,開心地請爸爸教我。結果沒五分鐘便被爸爸罵臭頭,淚流滿面做結。已然忘記當時學了什麼,卻在心中留下「這個也不會」的烙印。
開心穿著自己喜歡的紅色衣服,則換來奶奶一句「人黑不要穿紅衣,難看」的責罵,使幼年的自己形象感覺一度低落。
幾十年後,終於在知悉父親與奶奶過去的生存環境惡劣,才逐漸對他們張牙舞爪的態度理解與釋懷,雖然疤仍淺淺地存在。
不久前小丹幼兒園舉辦睡衣日,孩子可穿睡衣到校,學校亦會準備熱巧克力與棉花糖。
儘管天暖,小丹仍欣喜地穿上奶奶去年給的恐龍睡衣。
第一回,他上學的腳步是如此輕盈愉快。
將照片傳給婆婆分享,不料回傳的訊息竟讓我嚇了一跳。
她不是誇讚小丹,而是對我說:「妳在娛樂兩個孩子這件事上真的做得很棒!」(我明明只是把衣服從衣櫃中選出來)
一句簡短的鼓勵,卻讓我真實感受:一個人並非得完成什麼豐功偉業,光是在日常中做自己,就值得喝采、值得被愛。
而我希望這樣的價值觀,也能在我們下一代身上繼續乘載。